摘要 : 店員不洗手切水果,手擠茶包,發黑的芒果榨汁……近日,一則《這些“網紅”茶飲,比刷鍋水還惡心》的新聞引爆了網絡。
店員不洗手切水果,手擠茶包,發黑的芒果榨汁……近日,一則《這些“網紅”茶飲,比刷鍋水還惡心》的新聞引爆了網絡。新聞發出后,大量網友直接將矛頭指向知名網紅茶飲品牌,一些茶飲品牌在事件中無辜躺槍。而事件真正的主角卻卻只是街邊的無名小店。
那么,“網紅”餐飲店為何為遭遇這樣的無奈,網紅餐飲店又該如何擺脫“網紅”本身帶來的負面影響呢?
曾經一年落地52店,獲利近1億的水貨餐廳全面停止加盟,分店陸續退出地方市場;以黃太吉、雕爺牛腩為代表的元老級餐飲網紅最終泯然眾人……網紅象征著流量,同時也意味著過度關注會帶來各種是是非非。
街邊茶飲店的食安問題讓“網紅”品牌來背鍋,網紅餐廳的“見光死”讓“網紅”在消費者心目中從中性詞變成一個貶義詞,那么,到底是誰做“臭”了網紅餐飲呢?
1、只有噱頭沒有產品
前衛的營銷手段,創新的經營方式,很多網紅店的共性是“未開先火”!在網絡上玩“封測”的雕爺牛腩,攜“雄本熊”未開業就紅遍半邊天的kuma cafe……網紅餐廳永遠不缺創意的周邊與新奇的營銷,但有時候,會缺實實在在的產品!
kuma cafe還未過試營業就頻遭吐槽,網友們紛紛表示:“拔過草拍過照就很ok了!”因為:“除了造型,味道沒什么特別之處?!眲傔^試營業,kuma cafe就迎來了口碑下降的尷尬!
2、只有產品沒有管理
當年有著“上海第一法棍”之稱的Farine面包店,在歷經了使用過期面粉、拖欠工資、老板潛逃等一輪又一輪的風波后,終于淡出了人們的視線。
會營銷,善于炒作,有著口碑不錯的產品,卻因為不會管理而把一手好牌打爛的網紅餐廳并不鮮見。由“國民岳父”韓寒投資的很高興遇見你,也沒逃過食安問題、拖欠工資、無證經營等多重問題的擠壓而陸續關店。
3、只有品牌沒有勢能
曾經被“康熙來了”推薦,瑞可爺爺的店初到上海時引發了長達數月的排隊潮。然而,由于跟風模仿者的不斷加入,競爭不斷升級,瑞可爺爺的店最終退出了北京上海的餐飲市場。
餐飲業永遠是一個跟風模仿盛行的行業,身處其中,如果沒有持續的創新能力與品牌勢能,最終結局很有可能被跟風模仿者后來者居上。
很多餐飲品牌不樂意被稱為“網紅”,卻又迫切需要以“網紅”的身份為入口獲得大量的流量。其實,是不是“網紅”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品牌如何在迅速提升影響力的同時,亦擁有支撐品牌長足發展的完善模式。
1、三感一體的體驗
做一名網紅很難,難的不是找到一個新奇、有趣的素材為品牌吸引流量,而是在獲得一定關注之后,讓實際的運營板塊超出用戶的期望值!這里就不得不提到體驗。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,體驗是一種融合了場景、服務、產品等多維度元素的綜合性板塊。
對于現代消費者來說,包括產品情懷的情感認同以及產品設計的商品認同在內,優質的體驗會從認同感開始,讓用戶在一定的場景中開啟質感與新鮮感兼具的消費享受。認同感、質感、新鮮感,,為用戶奉上 “三感一體”的體驗,需要品牌以產品品質為核心,追求創新巧妙的產品設計,并為產品披上情懷、情感的外衣。
2、提升營銷的逼格
惡搞、炒作……在餐飲業,通過嘩眾取寵的營銷手段快速走紅餐飲品牌為數眾多。豪車送餐、最帥送餐員……當營銷脫離了餐飲的本質,在日漸趨于理性的消費氛圍中,為了營銷而營銷的結果注定不會圓滿,甚至會引起消費者反感而適得其反。
3、管理團隊比公關團隊更重要
火速走紅——高速招商——快速關店,似乎已經成為一部分網紅餐飲品牌“固有”的發展軌跡,這背后,管理是一大硬傷。
店面管理與高人氣不匹配,團隊服務跟不上品牌擴張的腳步,供應鏈拖垮品牌……不會管理的品牌火得越快,“死”得越快!
4、保持消費新鮮感
在大多數餐廳引進互聯網手段,利用大數據與智能程序來優化管理與消費流程時,老牌餐飲品牌金錢豹依然在固守著傳統的經營方式,最終沒能逃過關店的結局。
經驗豐富、資本實力雄厚的老牌餐飲亦躲不開消費者“喜新厭舊”的魔咒,何況初出茅廬的新品牌呢?保持產品的推陳出新,緊跟消費大趨勢,是品牌保持生命力的基礎。
5、堅持產品核心戰略
對于網紅品牌來說,在用營銷手段實現精彩亮相之后,接下來拼的是產品,是綜合實力。只有當流量邂逅真正的好餐品,才能真正實現從流量到消費,從消費到回購的轉化
以前,總會有人告訴創業人士說 “新店要養”。然而在這個物業、人工等成本不斷加持的時代,“養”的代價太高。并且,在餐飲業,如果新店開業半年還火不起來,后期“養”火的機率已幾近為零。
那么,不得不說,做一名能快速吸粉“網紅”會為品牌贏得一個良好的起勢,只不過,在獲得先發優勢后,最終還是要靠餐飲的本質來支撐品牌的長足發展。否則,“網紅”這個名詞只會引發越來越多的偏見!
我要評論: | |
*內 容: |
|
驗證碼: |
|
共有-條評論